赣州,江西南大门,赣江之上游,在章、贡两江合流处。是京九铁路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无论东赴福建省厦门,或南去广东省广州市,汽车仅半天之程。古代它是内地通岭南的古驿道的重要必经之地。 赣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 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制,西晋至民国初年,历代在此设置过郡、州、路、道、府治。南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设城,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属豫章郡,豫章属吴。赣州古时曾名虔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4年)改为赣州。 赣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学家、名人志士、英雄豪杰,如苏轼、孟浩然、黄庭坚、辛弃疾、朱熹、文天祥、王阳明、蒋经国等都在赣州留下了千古绝唱和不朽文章。有诗为证:
(一)、《郁孤台》 宋 苏轼题
八境见图画, 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 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 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 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 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 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 高台十日游。
他年三宿处, 准拟系归舟。
(二、)《菩萨蛮》 宋 辛弃疾题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三)、《石楼诗》 宋 文天祥题
晓色垂帘卷, 春声叠鼓催。
长恒连草树, 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 六街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 看到岭头梅。
赣江起点八境台
文庙 郁孤台

    赣州揽胜: 八境台:在赣州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5--1063年),是赣州也是江西著名古迹之一。台高三层,27.8米,建于宋代古城墙之上,登台可眺赣州八景,台下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古榕成荫,气势磅礴。宋代古城有藏兵洞十余孔,颇似南京明代建筑的中华门,台内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 文庙: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这一带自宋代以来就是赣州古城的宗教文化区,至今仍是赣州城保存名胜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文庙的东侧是慈云寺及其附属建筑舍利塔,西侧是武庙;与文庙隔街相望,从东到西依次是光孝寺、廉泉夜话亭、濂溪书院。 郁孤台:在城区西北隅的田螺岭上,又名贺兰山,始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763--779),台高14.1米,面积275平方米。“冠冕一郡之形势,而襟带千里之江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画栋雕梁,甚为壮观,历史上名闻遐迩,文人墨客留下许多题咏。


客家文化村
杨公祠宝塔
客家摇篮--赣州
远眺杨仙岭
杨公祠大门
杨公祠内厅
 

  唐代杨益,号救贫,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后黄巢兵起,长安陷落。为避兵祸,杨公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等皇家专用的风水典藉逃离长安,辗转奔波,南逃至今赣州,收徒讲学,在赣州潜心研究、实践、发展,并传授堪舆秘书。由于杨公扬善求真,救贫扶弱,德艺双馨,因而声名鹊起,遐迩闻名,流芳千古,佳誉永驻。
  赣州也就成为了中国风水的发祥地。相传,赣县杨仙岭是杨公授徒讲学、从事风水实践的主要场所。赣县政府为纪念杨公,特在客家文化村中建立杨公祠,以供今人凭吊。
  赣南也是理学的发祥地、发展地和开拓地。理学是中国儒学的表现形式,它在继承以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佛、道思想而构成的一个新儒学的思想体系,是历史的进步文化思想。宋明时期,理学著名代表人物,如创始人周敦颐,集大成者朱熹,推向新阶段的王阳明,他们在赣南的理学传习,促进了赣南地域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为风水文化的播扬提供了适宜的精神环境。
  民国时期,浙江省奉化籍的蒋经国先生曾在赣南主政六年(1939年3月--1945年2月),留下的《新赣南家训》等训文,特别是其中“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五有新天地的民生意识,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人文思想的趋向。
  自1929年赣南中央苏区创立始,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赣南,开始长征止,赣南曾经矗立过中华苏维埃政权的丰碑。历史研究者称其为“革命圣地”、“共和国的摇篮”。赣南也就成了“红色故都”文化的载体。
  综上所述,赣南这块历史文化宝地在现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继续闪烁绚丽的文化光芒,世人誉称为“风水赣州”也就是历史的自然了。


版权所有©赣州杨救贫风水文化研究中心
Post:341000 地址:江西赣州市赣龙大酒店十四楼
网址:www.lyg819.com www.风水文化.中国 www.风水文化.cn
TEL:0797-8269198,8269106,13970736034 QQ:771452987
FAX:0797-8269035,8219008,8269106  电子邮件: lyguang819@yahoo.com.cn lyg819@tom.com